主题: 关于钱钟书祖母的父亲孙元楷与溧水

  • 希夷
楼主回复
  • 阅读:3769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11 16:15:17
  • 来自:山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卢鸿先生在2000.10《溧水古今》第十七辑上发表了“明清时期溧水两则史料”一文,其中讲到钱钟书曾外祖父孙元楷曾于清咸丰年间任溧水教谕的事。有些兴趣。
 查了一下溧水光绪志,不意,在秩官表上竟无见此人目录,有点遗憾,并产生疑问。孙元楷在溧水为官是不是有这回事?
 网友胡宸认为,孙元楷在溧水为官正值太平天国时期,溧水一直处在战乱中,县志漏录官秩是可能的。
 简查了一下资料,除了文中提到的张一麟先生为钱钟书的祖母写的《钱母孙太君墓表》一文所述外,百度百科也有相似的记载。
 孙元楷,号竹筠,清武官,无锡孟里人。(1819一1868年),道光20年补博士弟子员,旋入资为训导,续选教谕。曾兴杨家圩,为乡民称道。咸丰3年(1853年初为溧水教谕时,是年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大府”留他办本籍团练,以卫护地方豪族。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苏常,团练星散,孙奔苏北。太平军败,复归江南,办理善后,由教谕加光禄寺,署正衔,以知县分发新江补用,加同知衔并赏戴羽翎。同治七年卒于京。有子六人,婿钱祖耆。云云。
 这段文字中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从苏常被太平军攻克,孙的团练星散,奔苏北看,孙可能并未真正赴溧水上任。因为他留下来训练团练的地方不在溧水。教谕是个正式的命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一个重要的管教育的命官。第二,文中的补用“新江”,可能是现在浙江的刊误。
 结合当时溧水的实际情况看,咸丰3年即1853年正是太平攻克天京的时间段,从这时到1864年太平军失败共十一年时间,溧水屡遭战乱,太平军在洪蓝埠,乌山均有驻守以抗清兵。据吴大林先生的巜太平军三进溧水城》一文中考证,其间的十年太平军曾三次攻陷溧水城,从石达开,到李秀成,再到杨英清投降就是一部浓缩的太平天国兴衰史。第一二次攻进溧水城,石达开计谋胜算,游刃有余,李秀成时虽己艰难,倒也勉力可为,到率几万投降的杨英清时则己气数己尽。这段时间溧水人口由男丁十八万五个多,一下子减到三万零八百多。可见当时溧水的战争残酷。这种状况孙元楷拿了任命未及赴任溧水,留在当时组织团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光绪志官秩的收录是个什么样的标准?
 此外孙竹荺(元楷)家谱中也记述了上述相同的内容,并补述了孙元楷组织团练打击匪患和清除团练中内奸通敌的事。
由此,孙元楷“部诠溧水教谕”正值太平军己“窃据江宁镇,江苏常戒严,大府留君办本籍团练”云云,可以惴测是没法赴任。况在此期间 溧水宋祥,周砚铭等县令都相继殉难,形势极其严峻。且这段时间对上任的官员时间段,记述也极潦草。咸丰三年后三年县令,徐海珍,周砚铭,林戟荣,徐时间极短,周干了三年殉难,林没到任,但战死在天京也收录了,是不是这套县级班子中的孙元楷未到任,也未战死殉国就给忽略了?这种史志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的官修,私录的所谓史志都是受人为尺寸丈量而有所裁取的。我们不知道写志的人的喜好标准,也不知修志者的基本要求,所以对史志的记载也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
其实这种旧事也只是偶尔翻出来晒晒,作个聊资。因为钱钟书这个有些风趣又有国学和西学深厚底蕴的文人,还是蛮受人喜欢的,所以扒一点他外曾祖与溧水的一点瓜葛,与大家分享。兴之所至,打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