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看溧水县志,品溧水地名之四十一一大人山

  • 希夷
楼主回复
  • 阅读:3359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21 15:20:42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大人山,县北三十五里,即现在的柘塘街道辖内。县志从巜万历.溧水县志》到清.巜顺治.溧水县志》,光绪巜溧水县志》都记有此山。而没有大仁山村这个名字。
        1982年的溧水地名录中记成了“大仁山”,并补注说“以山得名,别名庙头王家”,而光绪《溧水县志》“村保”中长寿乡里有“庙头庄”不知是不是这个村庄?
        《南京市地名大全》中同样录为“大仁山”,并注曰:自然村。位于溧水柘塘镇华桥村。清代有村,村以近大仁山得名。
        由此看来自上纪八十年初开始,这个大人山,就被讹写成了大仁山,至今。
        大仁山的录写是错误的,因为大人山名的来历是源自于大人山上的仙迹一一即巨大的人的脚印,而非“大仁”。山上有个庙,传说是武则天时始建,无考。
        由此可见这个大人山和大人山村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多见山名而不见村名。
         清.光绪《溧水县志》对大人山还作了这样的注解:大人山,北三十五里。系县治后屏障。又两河合襟,阻塞水口。禁止开凿。现在看二干河与章西圩交汇处的大人山西边的大桥,亦正是如此。
         关于大仁山,光绪志收录明朝状元焦竑的一篇记,讲了一个“徐家桥”的故事。他说,“凡物名有主,而名必核实”。假如遗忘了真正的主人和事实,岂不是埋了善人应得的善名了吗?焦状元说,这个地方原来没有桥,叫陈家渡,后来崇贤乡八图居民徐辅,徐弼二人见有人渡河时被淹死,就各众人说,我们做善事就要从长远考虑,为不使有人再溺亡,这个地方必须修座桥,我们行善行爱行孝行义,不正是机会吗?于是众人响应,参与徐辅,徐弼二人捐资修桥的善事。所以这座桥当称徐家桥,而怎么能称陈家桥呢?后来这座桥到万历时被水冲毁,又有邑人章五成,徐锡满重修。这个焦状元最后还说,我写这个文章大呼“徐家桥”就是为徐氏的善举正名,“徐之后其昌大乎,是为记”!
        这个记说明,至少在明朝中期大人山周边是有不少居民居住的。后来成了庙头王家,则是因为一支从溧阳朝山(曹山)迁来的王姓中的老二在此居留,成一村主姓。据王氏诒谋堂谱载,这支诒谋堂王氏家族的二世祖,即子隆公的长子国礼迁居高家边,次子国贞迁居大人山。这支王氏的家谱上记载了他们祠堂的情况及其祠堂的产业,田地,商铺等很富足。有不少的田产商铺就是族人捐给祠堂的。
        这个乌山的王氏祠原两进十间四厢,遭毁重建后进五间两厢六架,诒谋堂扁两边有对联曰:莫誇世泽家声植槐奇兆,惟愿孙贤子孝树德务滋。
        到了上纪九十代此裔有一解放前去了台湾的人叫王治国,两岸解禁通行后,因思乡寻根心切,毅然回乡寻亲。这个王氏十九世孙回乡后坚决要做两件事,修谱,修祠堂。经他的努力和宗亲响应,原充公的祠堂,政府还给了他们,并续修了家谱。
       关于大人山,还是大仁山,县志是大人山,而所涉该山的各家谱记泉就有不同。章氏家族因有祖攻在大人山下,谱记为“大仁山”,而王氏一族祖居于此,谱则记为“大人山”,附近也有方言读成大连山的。记录用字不一,语言因方言而读音不一。存个疑。
        中国人的文化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根文化,这个文化在其他社会形态中是没有的,或是很淡的,只有中国人至死者想着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所以任何的改革也好,革命也罢,触动中国人思想与文化根基的举动都是很难被认同和接受的。这是中国的政治家和那些官僚们需要格外关注的事情。
        大人山,变成了大仁山,只是无论大人与大仁,做个好人,行仁义之事,就是天下最正确的选择。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