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溧水无想山里的观音阁与摩崖石刻

  • 希夷
楼主回复
  • 阅读:3160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7 20:30:13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两天网友发了篇无想山观音阁景点再次改造的帖子,为了能让溧水本地人及外地关注溧水的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这个景点的来历,特转清代的一个叫闵派鲁的县令写的一篇记叫巜无想寺石观音阁记》。
闵派鲁是前清溧水县令,与林古度纂修了清.顺治巜溧水县志》,写过多篇记文,关于无想寺的石观音阁记就是其中之一。这篇记让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观音阁的来历。
大致有以下顺序,一是闵在溧水对无想山情有独钟,其唐武德时建的禅寂寺周边的竹树交罗,松声溪籁的环境让他很喜欢,经常去行游,所谓“一岁必数过”,因而对那里山形地貌很熟悉。
二是,这个观音阁是前朝徐必达在溧水做县令时依山崖设阁供奉观音的。位置在殿后。
三是,这个石观音的来历,说是宋朝时当地土著从地里挖出来的,石质如玉,形似僧状。不知何年何代之物,或隐或藏,不知有什么佛缘机遇在其中,闵每次去都“必作肃瞻礼”。
四是,寺中一帮僧人“习耕不习禅”,致这块圣洁之地丛峙薪蒿,几无措屦处。闵县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认为这些僧人不知修禅敬佛,將这块庄严净界弄得“横荆宿莽”,想观音大士与其今天在这些听那些无休无止的俗世樗栎之声,还不如当年沉顿泥涂,为什么要与这个尘世作缘?然后呵斥这些僧人赶快滚走。五,后来从牛首山来了个僧人才将这里恢复禅净之地。
这是这个石观阁的来历的一段尘世机缘。而这观音阁上方还有明嘉靖时的溧水县令王从善题写的摩崖石刻,凤泉,污尊铭等景物。王从善,号凤林山人,这个人是个有些文人情怀的人,有传,也有人在研究他。观音阁上方的飞瀑如凤凰之翼,这似乎让王凤林先生有了某些深层的灵感,而题写了凤泉二字。而那几十个字的污尊铭,古拙晦涩,让人很难理解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向往返璞归真的最简单的生活?或是一种对境遇,前途的内心折射?对这些刘诗春老师作了艰苦的研究和破解。后面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刘诗春老师的研究成果。
这个污尊铭在观音阁下,又有丹鼎在旁,下方是一泓飞瀑下的潭水,我个人觉得,在这样的氛围中写下污尊铭或许有些道家思想的因素,是一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场景的一种融合。
事实上这个景点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而又有明显的特点。天然石观音,禅寂寺背后的凤泉下的天然石涵内,上有凤泉摩崖石刻,两边有丹鼎和污尊铭石刻,儒佛道三家以不同伯形式融合在溧水无想山的这块自然的天地间,这样的文化内涵当好好挖掘,珍惜,保护。
下面是闵县令的巜无想寺石观音阁记》原文,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无想寺石观音阁记
国朝·闵派鲁
溧水山邑也按之图志,名胜实饶,余未能周历。独无想山距郭十余里林壑幽邃,古木怪石足寄怡赏。最深处一寺曰禅寂,创自唐武德时,未至,不知中为寺也。盘折而入,竹树交罗,古殿岿然,隐映岚霭有无间,松声溪籁谡谡淙淙,宜昔禅栖之佀乐蹈其遐深,游屐所经,永怀其奥僻也。余
一岁必数过,过即徘徊竟日不忍去,为访招云亭、读书台诸迹。历磴看云,云不可招;坐石听泉,疑韩叔言书声琅琅犹在耳矣
寺有观音大士石像,云宋时土中掘得之。石质洁润如玉,作老比邱形,古雅光膩,若弗经雕琢者,不知何代物,或藏或现,复何因缘。昔徐(元丈)玄仗先生为令时,建阁居之,阁踞殿后复深峭。余至必作肃瞻礼,对之觉尘想俱息。惜山中僧多野俗,习耕不习禅。殿阁内外丛峙薪藁,几无措屦处。余顾谓僧曰:“夫像教之设,诚非西来宗谛所寓。若辈能空诸有相,任呵佛骂祖;如其未能,则宜扫除拂拭,为焚修瞻仰地,奈何使庄严净界为横荆宿莽之区乎?试叩大士,与其今日坐拥樗栎,不如当年沈顿泥涂,永不与尘世作缘矣。”叱速徙去。
有惺悟上人崇全,自牛首山来此,爱其岑寂,遂卓锡焉。全素持梵律,究镜宗旨,堪与晤对。因命葺阁下为禅堂,俾主其事。寺之前后,凡属于公者,众僧不得擅而私之。庶香阜无尘,旃林可憩。石佛忘言,遥听清溪如话;山僧习定,不嫌俗吏之频来也。爱书数言,以记诸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