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看溧水县志,品溧水地名之四十二(尹庄)

  • 希夷
楼主回复
  • 阅读:287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13 13:55:01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尹庄这个村是个古老的村子,它与夏庄在溧水有志开始的明-万历巜溧水县志》同列于“乡鄙“白鹿乡的村名录中,及后来名志到清-光绪巜溧水县志中》的“村保”目中依然在列。说明这个村子至少在明或更早的元宋就已经存在。后来属东庐乡东山大以,撤乡并镇后属永阳镇东山村,再后属永阳街道东山社区。并一直是大队,村委会及现今的社区所在地。
        巜江苏省溧水地名录》中称,这个村庄的名字来源于姓氏,然而奇怪的是这个村现在却没有一户尹姓原居民。以徐,陈,何,曹,吴等姓混居。现在尚不知何故不见尹姓。倒是山脚底等村多见有尹姓族居。如同韩胡村没有朝胡二姓一样。给人有一种倏忽飘渺,似有却无的感觉。
        作为原东庐乡的东山大队所在地的尹庄有两件事在上纪六到七十年代在当时的溧水县是很出名的。一是作为农民的陈克荣当选为中共溧水县的县委委员,这在当时是面向工农三结合的形势下是一个典范。一个农民在县委组织中有一席地位应该算是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产物了。而另一件比较有影响的事则是作为下放知青的马美丽当上了东山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个知青书记,又是个女知青书记,这在当时的再教育运动中无疑是个成功的标杆。因为当时的报道和广播经常能听到这个名字。这期间这个女知青马书记经历的一件伤亡事故应该对她的人生和社会认知有极大的影响。那就是当时兴修水利,修建东庐山脚下小庙沟水库时的塌方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导致死伤者家属的严重抗议。作为一个年轻又缺乏农村一线工作经验的女书记,她当时的惶恐不安和内心的纠结是可以想象的。
         后来知青回城,这个女书记并没能继续扎根农村,而是回到了南京。据说是在一个餐饮部门工作,以后的以后消息就极少了,也没有听说她回到东山,回到尹庄寻迹过往的消息。现在应该有七十多了吧。作为一个大时代变革中的小人物,她与陈克荣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也无法用今天的思维和标准来评判他们这一代人。泾渭分明的大时代总是惯于用涂抹色彩来区分和评判过去的岁月,因而总是难以给当时的人们一个客观公允的评判。这在来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如同秦始皇的一统中华,有人说一统好,功在千秋,又有人说一统不好,屠戮六国民众甚多,二世而亡,不得人心,还是分裂好,等等。事实上这种论调就是历史学上的抬杠,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的历史,你的假设就是虚妄的诡辩。当欧洲人羡慕中国有一统的秦始皇,而欧洲没有,致使小国林立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是一种假想或臆想,罢了。
        历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决定性,不可能被假设。历史或许能在条件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以一种人们貌似熟悉的情形重演,但不能被假设。所以,马克思就说过“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农民县委委员,知青女书记,这就是带有明显特征的时代产物。如同现今的大学生村官,改革开放经改制创业后民营企业家,等等。他们身上的时代烙印依然不可抹灭,不管你是褒还是贬,他们就在那里。
        尹庄,一个没有了尹姓原居民的古老村庄,一个出现过农民当选为县委委员的地方,一个女知识青年被推上基层党组织领导岗位的地方。这些就是一部演进中的历史,个体的人终会消亡,如同消失于尹庄的尹氏,但事则长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