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到底在哪里?

  • 流泪的洋葱
楼主回复
  • 阅读:983
  • 回复:2
  • 发表于:2013/11/7 15:49:17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红学研究有所谓的“南北之争”。由于《红楼梦》的巨大影响,所以从乾隆开始到现在的二百多年里,大家在看小说的时候,都在猜测,都在问:《红楼梦》里面写得这样富丽堂皇,里面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它所反映的自然风貌,究竟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这里历来有争论,出现两派。一派是北京的京派,一派是南京的宁派。依照吴先生的观点,《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自然风光,还有文化特征实际上体现的是南方文化。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首先以林黛玉为例。林黛玉这个形象主要代表的是南方文化,林妹妹的气质、她高雅的文化背景都代表了南方文化。她的潇湘馆以竹子为衬托,潇湘馆周围是一片翠竹林,竹林在《红楼梦》里描写得很生动:“凤尾声声,龙吟细细”。竹代表的是南方文化。六朝时一本名著《世说新语》里专门写到竹子。王羲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献之,是个大书法家,第二个儿子是王徽之。王徽之最喜欢竹子,他说别的东西可以不要,欣赏竹子是一天都不能少的。所以林妹妹是从南方文化陶冶出来的。竹子又代表一个人的气质、气节,而且很高雅。竹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称为岁寒三友,代表人的高贵品质。竹子只有在南方才能形成一片竹林,当然北方也有竹子,但长不好。前几年北京为了拍电视搞了个大观园,也搞了个潇湘馆,在潇湘馆周围也种了竹子,但竹子种了几年也长不好,又黄又瘦。林妹妹潇湘馆的竹子当然是南方的竹子,这是南京的一种特色。

还有一个例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写到白雪红梅,说那天宝玉一早起来,天下了一场大雪,有一尺多厚。宝玉走过妙玉的栊翠庵去。栊翠庵正好长出十几株红梅来,梅花盛开,贾宝玉向妙玉讨了枝红梅。白雪红梅也是典型的南京风光。梅花是春天的梅,春节过后,南京的梅花开放,但北方的冷空气一来,又忽然下起大雪,这是南京才有的气象。北京气温很低,还是冰天雪地,正月里梅花根本开不出来。所以白雪红梅也是南京的典型的自然风光。另外第十七回里,元春元宵节省亲,到了大观园里。大观园里有山有水,还有船。元春还乘船到水上游玩,元宵节水上能开船也只能是南方。北京元宵节还冷得很,昆明湖、北海的冰有几尺厚,根本不可能乘船游玩。我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自然风貌基本上都是江南的。《红楼梦》里面的还有很多地方点到南京。但曹雪芹很厉害,他写得真真假假,用的是“假语村言”。我们都知道,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很厉害,如果弄得不好的话就会被封建统治阶级抓住把柄。所以曹雪芹他是故意不写具体,写得具体,容易犯文字狱。林妹妹到京城里去,但他不说是北京,只说京中、神京,绝对不写北京。可是又说宁国府、荣国府的老家在南京,第二回里有一处写到,贾雨村与冷子兴谈话时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实际上写的是南京。

更典型的例子,《红楼梦》原来不叫《红楼梦》,叫《石头记》,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陵十二钗》,这是个铁证,用不着争论。曹雪芹是在南京长大的,以南京的生活为基础,后来被抄家到了北京。小说是在北京写出来的,但生活基础在南京,关于这点,是不用争论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观园的生活原型在南京。这是南北之争的热点。现在研究《红楼梦》的专家都在北京。周汝昌是天津人,生活在北京。以他为代表,他一定说大观园在北京。他说大观园在恭王府。恭王就是恭亲王。他考证说大观园在恭王府。把他的资料一看,原来周先生把因果关系颠倒了。恭王府是因为恭王的一个妃子喜欢看《红楼梦》,而依照《红楼梦》的大观园建造的。曹雪芹在康熙、乾隆时期,而恭王府建于同治年间,所以说他颠倒了因果关系。大观园究竟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说,从文艺创作来说,不必说一定在哪里,这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换一个概念来讲,如果说大观园的生活基础在哪里,那就可以探讨、考证。当时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袁枚。袁枚,字子才,曾作江宁县令,四十岁就辞官。他喜欢作诗,喜欢南京,看中了现在广州路到乌龙潭的园林,买下来。这个地方,原是曹雪芹家的,曹家被抄家后,转到隋赫德手里,后来隋赫德又被抄家,园林就被袁枚买下来,取名为随园。随园的正门在珠江路的北门桥,西门一直到乌龙潭,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广州路在当时是随园的一个很大的池塘,两边的山叫小仓山。袁枚《随园诗话》里有好几个地方讲到《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有的地方讲得不清楚,但有一个地方讲得很清楚:“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另外,“明义诗:随园旧址即红楼。”)他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实际上就是他的随园。

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家在南京。曹雪芹祖籍辽阳。努尔哈赤实行八旗制度时,他祖先成为汉军正白旗的军人,随多尔衮入关,立了军功,进了内务府。后来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的夫人成为康熙的保姆。康熙当了皇帝后,就重用曹家,任命曹玺担任江宁织造。曹家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汉人,同时又是八旗子弟,而且是康熙皇帝的亲信。所以康熙皇帝派曹玺到江南做民族团结工作。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到南京,住在曹雪芹家里,他了解到明遗民以明孝陵为象征进行反清活动。康熙很有政治家的气派,写了“治隆唐宋”,评价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功勋超过唐宗宋祖。康熙写完后,交给江宁织造刻碑。这时已是曹寅任内。江宁织造原三年一任,但为了让曹家作民族团结工作,一直让他家做下去,曹玺做了曹寅做,然后是曹顒、曹頫一直作了五十八年,后因抄家而去北京。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

了解这一层关系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红楼梦》写的是有史实为根据的。《红楼梦》里写的东西都是当时大臣们家里无法比拟的。无论衣食住行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宝玉住的怡红院里都是进口货:自鸣钟、弹簧门等等,晴雯补的裘也是俄罗斯进口来的。吃的东西更不用讲,吃茄子要用十几种配料,十分讲究。这是为了招待皇帝,用的是南京最好的厨师。《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与曹嬷嬷闲聊时写到接驾四次,与曹家的接驾次数相符。曹家在江宁织造府,就是现在的大行宫。后来大行宫小学造房子,挖地基,挖出了曹家花园、假山等遗物,地下的挖掘证明了吴先生考证的正确性。曹家在南京的遗迹一共有十三个地方,最重要的是随园与大行宫,此外还有江宁织造局工厂、家庙、明孝陵等等。
                                                  参考资料:大学语文
还有一说是这样的:
最早提到大观园"园址"的,是富察明义。明义又是何许人呢?原来他是都统傅清的儿
子,满州镶黄旗人。曹雪芹的挚友敦敏、敦诚都与明义有交往,明义的堂兄明琳也是曹雪
芹的好友。明义和曹雪芹是否可能交往呢?可惜没有直接文献依据。我们只是知道,明义
曾经明义曾经读过《红楼梦》的早期抄本。留下了二十首《题红楼梦》诗。明义在题红楼
梦诗的小序中说:

     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园随园故址。

乾隆年间随园的主人是谁呢?是当时南京的名流袁枚。袁枚生于
康熙五十五年(1716),如果曹雪芹生于1715年之说成立的话,
那么曹、袁两人相差仅一岁。如果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之

说成,那么两人相差八岁。一岁也罢,八岁也罢,他俩总是同时代的人。但袁枚高寿,活
了八十二岁,直到嘉庆二年(1797)才去世。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二中提及《红楼梦》
,提及曹雪芹和大观园: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
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
    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客憔悴
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
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
    时多。"

看来,随园主人袁枚对曹雪芹并不熟悉,他把曹雪芹的辈分也搞错了。曹雪芹是曹寅的孙
子,袁枚竟误以为是曹寅的儿子。袁
枚显然也没有读过《红楼梦》。袁枚以后,明义的   苍H鹩衷谒摹对娲跋斜省分?br /> 沿袭了明义的说法:"闻袁简斋家随园
,前属隋家者,隋家者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
"
   大观园即随园的说法,在乾隆时就遭到了怀疑和嘲笑。当时有个人叫周春,字松霭,
号 兮,晚号黍谷居士,海宁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岑溪知县。他在《阅红楼梦笔记》中对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说法颇不以为然:

     袁简斋云:"大观园即余之随园",此老善于欺人,愚未深信。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有个诸联,字星如,号晦香,青浦人。他在其《红楼评梦》中
更加不客气地指责袁枚:

    袁子才《诗话》,谓纪随园事,言难征信,无毫厘似处,不过珍爱倍之,而硬拉
之,弗顾旁人齿矣!

   旁人怀疑还好说,可惜连袁枚的孙子袁祖志也说祖父的"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是
"吾祖谰言",并主张把它从《随园诗话》中删去。袁枚的这句话见于道光四年(1824)刊
刻的《随园诗话》卷二。
   据专家考证,随园地处偏僻、环境凄清,与《红楼梦》中的那个风月繁华之地"无毫
厘似处"。袁枚的夫人曾经对人埋怨丈夫:

     结庐不在人境,而择此僻地,非畏鬼,即防贼,吾辈自居此,未尝得一夕安睡也


   且去市远,沽酒买菜,动须至数里外。袁枚自己也说,"随园地旷,多树木,夜中鸟
啼甚异,家人甚怖之","随园四面无墙……全无遮阑"。这么一个冷僻阴森、无遮无拦的破
园子,确实不像大观园。当然,袁枚居住时的荒僻,不足以证明先前不曾繁盛过。《红楼
梦》里不是早就说过"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吗

   袁枚之所谓大观园即随园之说,固然未必正确,可是,由此而以为此老"欺人"、"弗
顾旁人齿冷",也有点冤。从明义的题红组诗小序和袁枚《随园诗话》的各自口吻来看,大
观园即随园之说的发明权似乎应该属于明义。袁枚不过是拾人唾余罢了。袁枚看到了明义
的题红组诗和序,随手拾来的一个说法。但他的名气大,所以周春、诸联不放过他。这大
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声所累"吧。其实,《随园诗话》之所以会提到曹雪芹撰《红楼梦
》,会提到大观园,主要是为了引出明义的两首诗。从《随园诗话》的体例、行文习惯来
看,袁枚的本意,倒也并非是想拉《红楼梦》以自重。袁枚的那个时代,还不是拉《红楼
梦》可以抬高自己的时代。小说不登大雅之堂,通俗小说的地位又比文言小说更低一些。
敦敏、敦诚与曹雪芹应该说是彼此很了解、关系极密切的朋友了,但在他们提到曹雪芹的
诗歌里,只是称赞曹雪芹的诗,而不称赞他的小说《红楼梦》。正如吴敬梓的挚友程晋芳
在诗中惋惜地说:"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也许有人会想,敦敏、敦诚称道《红楼梦
》的诗歌或许未能流传下来。这种可能性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可是,在敦敏悼念曹雪芹的
诗中都未提到那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我们总应该明白了吧。在这首《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
芹》中,有一句"逝水不留诗客杳",敦敏想起的,还是曹雪芹的诗才。
《随园诗话》告诉我们,袁枚是一个鄙薄白话小说的人:

     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

   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演 义
语也,何可入诗?何圮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
   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温公《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
不知此种小说,乃委巷谰言。
   如此鄙薄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人,恐怕未必会产生拉大观园以自吹的想法,又乾
隆五十七年(1792)刊刻的《随园诗话》上并没有提到大观园即随园的话。到了道光四年
(1824)的刻本上却添上了这句话。后来的版本上又一概没有这句话。所以,袁枚是否讲
过随园即大观园的话,也还有可疑之处。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而兴建的省亲别墅。当贾政带领众清客和宝玉,进园题匾额时,走了大半天,尚未走完,后来元妃省亲看后,都觉得太奢华过费了。大观园有多大呢?光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是不完全清楚的,直到读完后八十回才较明确。园地的大小,作品中人物贾蓉告诉贾琏:“丈量准了,三里半大。”这“三里半”(1750米)当是园地的周长。这话之前贾蓉曾这样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可见这是转圈的丈量法。如果这样,设想花园为正方形,那长宽各是四百米,约有二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这花园是够大的了。    大观园写得这样美和如此巨大规模。在作者的头脑里是否有蓝本呢?自作品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纷纷猜测,迄今为止,关于大观园真址有四种说法。1、南京的随园。这是由乾隆间曹雪芹的朋友明义首创的。他在《题红楼梦》诗题下小序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造,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当时的随园主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即明义)读而慕之。”嘉庆年间的裕瑞在《枣窗闲笔》里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即前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因曹家任江宁织造几十年,长住金陵,加上曹雪芹的朋友和随园主人说得如此活灵活现,因此,此说从乾、嘉年间即开始广为流传,以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仍承认此说。    实际上由明义作俑的这种说法并不可靠。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话,据考证并非衰枚本人所记,而是好事者照明义的话附会上去的。袁枚本人关于随园的记述,无一语涉及大观园。同时,明义的说法也是张冠李戴。据史料记载,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由隋赫德接任,他在给皇帝报告抄没曹家家产的奏折中,未提及花园。明义可能以隋赫德曾转卖一座花园给袁枚,便误认为系曹家原有之园。再者曹雪芹离开南京时年龄尚小,最大也只可能是十二、三岁。即使是随园,也不可能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此说真实程度不大。2、南京织造府西花园。此说是美籍华人学者、台湾学者赵冈、翁同文等力主的。他们认为,大观园有真有假,真实部分即荣府的西花园。亦即后来改建成南京行宫的织造府花园。荣府在西,大观园在东,因这方位的改变,就使作品中写大观园提及东西南北的方位,常有错向。此说没有什么史料依据,引证的某些材料,指的倒是北京西郊皇帝的西花园。因此,多数学者都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纯属一种臆想。3、北京恭王府。这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再版时提出的主张。吴柳的《(京华何处大观圈)赞成此说。他从游览的角度。把大观园景色与恭王府作一比较,提出不少新颖的问题,如有康熙题字的刻石,园中水源有活水等。恭王府是全华北首屈一指的私人住宅,大小房屋达三百多间,建筑风格与大观园类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经有的学者细密考证,发现恭王府是曹雪芹死后二十余年才兴建的。而王府的后花园则是曹雪芹死后百余年才兴建的,是同治、光绪年间赫赫有名的恭亲王奕訢手中完成的。至于康熙题有“福”字的刻石,则可能是兴建园林时从别处移来的。活水问题则不存在,大观园优美之处固然在于有股清泉由墙外引进,而此园实无此水。据专家勘探。园中地基比外面水源高,无法自流。园中池塘之水,系从园中打的深井日夜车水灌入的。这样,曹雪芹写大观园自然无法以此作依据了。4、北京醇王府。亦即康熙时大学士明珠别墅自怡园。《红楼梦》问世后,在清代曾有系写明珠家事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指大观园为自怡园。奉宽《兰墅文存与石头记》说:“故老相传,撰《红楼梦》人为旗籍世家子,书中一切排场,非身历其境不能道只字。……又云,成亲王府园亭点缀,与《红楼梦》中大观园,即故大学士明珠府第,今醇亲府。”今台湾学者亦有赞成此说者,并将明珠长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朋友陈其年,朱彝尊等在词中写及自怡园的景色。与大观园对证,以证明相等。此说引证了不步资料,但大都是诗词中的描绘,没有可信的史料依据,因而附和者少,仅备一说而已。    那么,大观园到底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实际上这是一种艺术创造,是作者为塑造人物、开展情节需要而虚构的。尽管在构思中需以现实园林作基础,但这不可能坐实为某家庭院,它是一种综合,是把文学、绘画、园林揉合在一起的艺术巨构。从大观园建筑格局看,可能是综合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特点而构想出来的,否则何以有尼姑、女道的安排呢?要知道,这是皇帝的御园中才会有的。

该问题处于未解决状态,马上帮楼主解答!我要回答
  
  • 烟火
  • 发表于:2013/11/7 16:44:15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想知道在哪儿!
  
  • 流泪的洋葱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8 8:18:23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而兴建的省亲别墅。当贾政带领众清客和宝玉,进园题匾额时,走了大半天,尚未走完,后来元妃省亲看后,都觉得太奢华过费了。大观园有多大呢?光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是不完全清楚的,直到读完后八十回才较明确。园地的大小,作品中人物贾蓉告诉贾琏:“丈量准了,三里半大。”这“三里半”(1750米)当是园地的周长。这话之前贾蓉曾这样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可见这是转圈的丈量法。如果这样,设想花园为正方形,那长宽各是四百米,约有二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这花园是够大的了。    大观园写得这样美和如此巨大规模。在作者的头脑里是否有蓝本呢?自作品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纷纷猜测,迄今为止,关于大观园真址有四种说法。1、南京的随园。这是由乾隆间曹雪芹的朋友明义首创的。他在《题红楼梦》诗题下小序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造,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当时的随园主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即明义)读而慕之。”嘉庆年间的裕瑞在《枣窗闲笔》里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即前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因曹家任江宁织造几十年,长住金陵,加上曹雪芹的朋友和随园主人说得如此活灵活现,因此,此说从乾、嘉年间即开始广为流传,以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仍承认此说。    实际上由明义作俑的这种说法并不可靠。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话,据考证并非衰枚本人所记,而是好事者照明义的话附会上去的。袁枚本人关于随园的记述,无一语涉及大观园。同时,明义的说法也是张冠李戴。据史料记载,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由隋赫德接任,他在给皇帝报告抄没曹家家产的奏折中,未提及花园。明义可能以隋赫德曾转卖一座花园给袁枚,便误认为系曹家原有之园。再者曹雪芹离开南京时年龄尚小,最大也只可能是十二、三岁。即使是随园,也不可能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此说真实程度不大。2、南京织造府西花园。此说是美籍华人学者、台湾学者赵冈、翁同文等力主的。他们认为,大观园有真有假,真实部分即荣府的西花园。亦即后来改建成南京行宫的织造府花园。荣府在西,大观园在东,因这方位的改变,就使作品中写大观园提及东西南北的方位,常有错向。此说没有什么史料依据,引证的某些材料,指的倒是北京西郊皇帝的西花园。因此,多数学者都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纯属一种臆想。3、北京恭王府。这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再版时提出的主张。吴柳的《(京华何处大观圈)赞成此说。他从游览的角度。把大观园景色与恭王府作一比较,提出不少新颖的问题,如有康熙题字的刻石,园中水源有活水等。恭王府是全华北首屈一指的私人住宅,大小房屋达三百多间,建筑风格与大观园类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经有的学者细密考证,发现恭王府是曹雪芹死后二十余年才兴建的。而王府的后花园则是曹雪芹死后百余年才兴建的,是同治、光绪年间赫赫有名的恭亲王奕訢手中完成的。至于康熙题有“福”字的刻石,则可能是兴建园林时从别处移来的。活水问题则不存在,大观园优美之处固然在于有股清泉由墙外引进,而此园实无此水。据专家勘探。园中地基比外面水源高,无法自流。园中池塘之水,系从园中打的深井日夜车水灌入的。这样,曹雪芹写大观园自然无法以此作依据了。4、北京醇王府。亦即康熙时大学士明珠别墅自怡园。《红楼梦》问世后,在清代曾有系写明珠家事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指大观园为自怡园。奉宽《兰墅文存与石头记》说:“故老相传,撰《红楼梦》人为旗籍世家子,书中一切排场,非身历其境不能道只字。……又云,成亲王府园亭点缀,与《红楼梦》中大观园,即故大学士明珠府第,今醇亲府。”今台湾学者亦有赞成此说者,并将明珠长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朋友陈其年,朱彝尊等在词中写及自怡园的景色。与大观园对证,以证明相等。此说引证了不步资料,但大都是诗词中的描绘,没有可信的史料依据,因而附和者少,仅备一说而已。    那么,大观园到底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实际上这是一种艺术创造,是作者为塑造人物、开展情节需要而虚构的。尽管在构思中需以现实园林作基础,但这不可能坐实为某家庭院,它是一种综合,是把文学、绘画、园林揉合在一起的艺术巨构。从大观园建筑格局看,可能是综合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特点而构想出来的,否则何以有尼姑、女道的安排呢?要知道,这是皇帝的御园中才会有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