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种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 跟着感觉走
楼主回复
网站小编网站小编
  • 阅读:548
  • 回复:1
  • 发表于:2013/11/18 10:30:57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年又是丰收年,可种粮大户却喜中有忧——

  种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汤芳伢站在田埂上,后面是一片收获过的田野。“今年又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我种的4000多亩水稻,每亩产量至少1350斤。”这位56岁的庄稼汉是全国种粮大户,家住溧阳市社渚镇梅山村。他给记者算账的时候,喜悦中透着忧虑———

  今年的稻子价格不错,每担(100斤)150元,比去年高了8元。而今年的农本反而比去年便宜。为啥呢?尽管每亩人工费贵了二三十元,种子费也比去年稍稍提高了点,但市植保站专家推荐了一种封闭式除草剂,每亩除草成本只要20元,而往年是100元;化肥价格与去年持平,因此,今年每亩农本至少节省30元,加上稻子收购价格提高,4400亩水稻合起来增收了接近58万元!

  今年5月老汤成立了我省第一个公司制家庭农场。成立家庭农场后,有了法人地位,贷款更容易了。今年他为了建稻米加工厂,一共贷过三次款,贷款额多达490万元,每次申请后,一周之内就下款了,而且有政府财政贴息,年利率只有5.5%。

  可是老汤也有忧虑。他忧的是过不了几年就找不到种田的人了。老汤的种粮面积多,他聘请的长期工有30来人,农忙时节用工更多,有100多人,男工每天工资150元,女工100元,开收割机的每天300元。“可是,这100多人都是上了岁数的,平均年龄60岁,50岁以下的只有两个人。”他叹了一口气说,本地三四十岁的人都不愿意种田,出再高的工资也不愿意来。他聘请的长期工中,有五六个人明年就满65岁了,不能再聘用了。“人总是要吃饭的,种粮是一项永远不会下岗的工作。可我又不能永远种下去,总得培养一些年轻人。其实,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不像以前那么辛苦。我曾经去职业学校招聘农机手,可是人家告诉我,他们不培养这类人。”

  老汤只好寻找在溧阳打工的外地人。他注意到有一些安徽的年轻人在社渚镇附近开三轮车帮人搞运输,就竭力动员他们跟着他种田。眼下,一位42岁的男子已经成为老汤的得力助手。

  老汤也知道几年前农业部门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可是直到现在也没见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不要说10年之后,就是五六年之后,在我们这里就很难找到种田的人了。”他说,没有种粮的人,粮食安全不就是一句空话了吗?“我觉得吧,得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到农村种田。”

  带着老汤的疑惑和忧虑,记者采访了省农民培训中心主任吴建坤。吴建坤说,农村的年轻人不愿务农,往城市转移、往非农产业转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现在有不少青年,看到农村的广阔发展潜力,放弃城市的工作,下乡承包土地。问题是,这些年轻人是经营管理型人才,他们不从事最基础的农业劳动,因此,一线农民确实越来越短缺。”

  吴建坤介绍说,正因为注意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日益短缺,近年来,省农广校开展了针对农村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为他们提供系统知识讲座,学制三年,学成后可获中专文凭。吴建坤介绍,全省每年通过这种半农半读方式培育出五六千名农业在岗人员,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不少分布在各地的现代农业园区。此外,我省还有其他针对农民的培训,主要分为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两种,前者就是在田头告诉农民怎么管理好田块等等,教给他们一些实际操作的技术。后者则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生产型培训,主要针对专业户、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技能型培训,主要是教会种田的农民怎样干活;服务型培训,主要面向有一定技能的人员,比如农机手、合作社成员等。这种培训通常只用两三天。

  记者了解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同样非常重视,英国制定颁布了《农业培训法》,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法国先后7次通过法令,对农民培训的方针政策以及组织领导的具体措施予以规定。

  吴建坤认为,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作用。今后种地的人少了,土地就会集中到大户手中,实行规模化经营。一线的农业从业人员待遇高了,就会吸引部分年轻人。“当然,政府部门的引导也很重要。”他说。
  
  • 相信自己
  • 发表于:2013/11/18 10:51:37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的呢,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种田啊!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