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

  • 时光任苒
楼主回复
  • 阅读:605
  • 回复:0
  • 发表于:2014/2/27 8:55:45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年12月13日的悼念30万遇难同胞仪式将首次升级到国家层面。
  昨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拟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草案,包括学者、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等在内的南京社会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支持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今年12月13日的悼念30万遇难同胞仪式将首次由地方层面,升级到国家层面,全体国人将共同祭奠包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在内的所有惨遭侵华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由于“国家公祭日”是法定的,因此以后每年都要举行这样规格的祭奠仪式。
  倡议者说——
  上世纪90年代就有海外华侨呼吁设立“公祭日”
  国家拟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的坚定决心。
  ——第一个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赵龙委员
  在座谈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表示,就重大惨案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也是人民的意愿和对和平的深思、对生命的尊重。他介绍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林伯耀、林同春、陈宪中、邵子平等海外华侨,就提出应按国际惯例,建议对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举行公祭。从1994年12月13日开始,在每年的这一天,江苏省暨南京市都要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仪式,至今已经坚持20年。每年都会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遇难者遗属代表参加活动,他们多次提出,国家应当重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活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省社科院、南大、南师大等长期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数次提出,应当将祭奠活动由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地方性纪念,提高到国家层级上来,以表示对死难者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责任。
  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2005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首次就此提交了提案,建议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博物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建议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到201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赵龙委员再次提出上述两项提案;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邹建平等代表也提交议案,建议应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昨天,出席座谈会的赵龙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拟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的确让人振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有力回应;从超越现实的意义看,这一法案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尊重生命、维护尊严的崇高理想,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人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更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必须受到谴责和清算。
  赵龙表示,国家拟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的坚定决心。
    专家和幸存者代表——
  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
  南京大屠杀是国耻,是家仇,无一日让人释怀。拟设立国家公祭日,既可抚慰生者,又可告慰死者,同时也表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
  ——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夏淑琴
  昨日的南京下着小雨,天色阴沉,但很多参观者早早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遇难者名单的哭墙前、火焰长明的遇难者祭场、大屠杀史料展览旁边参观。在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30多年的省社科院孙宅巍研究员看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孙宅巍说,对30万死难者而言,举行国家公祭是与这一惨案的规模最相适应的,也是对30万亡灵的最高祭奠和告慰,不光使人寄托哀思,还能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另一方面,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中华民族对日本军国主义最严厉的谴责,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妄图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有力回击,使警钟长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孟国祥教授认为,南京大屠杀暴行是侵华日军罪行的典型代表,对这一反人类的暴行,中国人民有义务正视它。从国家层面进行公祭,是对30万亡灵的告慰。设立“国家公祭日”,不是要进行报复,而是要国人记住历史,防止这样的悲剧在人类历史上重演。
  夏淑琴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者遗属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着不一样的感受。81岁的幸存者佘子清老人非常激动:“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暴行人神共愤,现在日本右翼势力颠倒黑白,简直是挑战人类的人道底线。设立国家公祭日,回击日本有意的挑衅,我非常赞成。”
  “这是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既是对死难者的尊重,也是对世人的警示。”86岁的夏淑琴老人说,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史的重大惨案,在记忆深处是国耻,是家仇,无一日让人释怀。拟设立国家公祭日,既可抚慰生者,又可告慰死者,同时也是用实际行动回击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表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
    今年12月13日——
  祭奠仪式将首次升级到国家层面
  作为首次“国家公祭”,今年12月13日的祭奠仪式肯定很隆重。作为国家层面的法定公祭活动,国家领导人应该来参加悼念活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朱成山说,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国家公祭,既是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更是驳斥日本右翼势力无耻滥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让历史告诉和平的未来,正是要举行国家公祭的目的所在。”
  一直以来,祭奠30万遇难同胞的活动主要是在江苏省和南京市层面举行,祭奠活动包括举行和平集会,鸣响防空警报,向遇难者敬献花圈,放飞和平鸽,撞响和平大钟,宣读和平宣言等。朱成山表示,随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今年12月13日的祭奠活动,将首次上升到国家层面,目前对具体方案有关方面已开始着手研究,具体怎么做到时候会公布。
  不过,朱成山表示,作为首次“国家公祭”,今年12月13日的祭奠仪式肯定很隆重。首先,作为国家层面的法定公祭活动,国家领导人应该来参加悼念活动。其次,过去的祭奠往往采取民间形式,邀请的是国际上友好人士,今后会按国际上“国家公祭”的惯例,邀请国外政要、前政要、驻华使节等参加悼念。再次,因为“国家公祭日”是以法定形式固化的,因此每年都会举行这样规格的纪念活动。此外,既然是国家公祭,今后每年12月13日全体国人不光是要一起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还要在全国各地祭奠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包括遇害劳工、被害慰安妇、细菌战受害者等,他们的生命同样重要。
  夏淑琴、佘子清、岑洪桂、余昌祥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表示,赶上今年第一次的国家公祭,他们都很激动,很盼望到时候能够参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