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凤栖山下诸家村

  • 快乐宝贝
楼主回复
  • 阅读:3617
  • 回复:2
  • 发表于:2018/1/9 14:23:45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凤栖山下诸家村

俞祚兴  

        诸家村坐落在石臼湖东南的凤栖山脚下,依山而落,紧邻湖水,是典型的水乡渔村。
        百姓家的房屋皆建在石臼湖边,家家户户的渔船拴在楼檐,渔网晒在湖堤。夏日,汛期到了,湖水涨了,人们睡在自家的屋里可清楚听到石臼湖的浪涛拍打撞击湖边堤岸发出的声响,好一个惊涛拍岸!白日里撑着渔船下湖辛苦劳作的人们归来后,他们伴着鼾声和着湖水发出的涛声一同进入梦乡,在梦中享受着白日里捕鱼、捉虾、捞湖草带来的丰收喜悦。冬日里,退潮了,湖水离岸边远远的,留下大片的湖滩。人们可以在宽广的湖滩上打滚、晒太阳,三三两两的散步,聊天。春日里,湖水与村边河中的河水相连,清澈见底,明镜似的。路两旁的树绿了,花开了,河边的小草青了,还有村边地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倒映在水中,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那艳丽的色彩,清新的笔调让你看了还想再看,止步不前,不忍离去。
        此时你猛一抬头,整个村庄尽收眼底。百姓家的老屋,一律是青砖小瓦马头墙,雕梁画栋飞檐角,纯属皖南风格的徽派建筑。走进村庄,房屋错落有致,弯弯的小巷随房屋四周绕过。小巷用大块大块的青石板铺成路面,路面的青石上板有许多不规则的刻痕与斑点,有不少处已明显凹陷开裂,越发显得古老,曲径通幽。新盖的大楼现代气派,白墙红瓦。旧屋新楼,沿湖而建,小巷相互连通,绿树红花点缀,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正彰显了新与旧的有机结合,传承与发扬的巧妙衔接。
        村旁不远去,就是凤栖山,沿着诸家村村委会旁边的一条小公路一直可以走到山顶。善男信女常到凤栖山上的庙中烧香拜佛,香火一直很旺。凤栖山,又有人称它为凰栖山,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段故事呢。
         凤栖山就在石臼湖边,山边上的岩石被湖水的浪花撞击的很是光滑,山脚下有大一片沙滩,尽是浪涛冲刷后金黄的沙子,农家砌房子就在这里免费取材。此山绿树青翠,鸟语花香,山间香烟缭绕。山脚湖水清澈,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人丁兴旺。传说美丽的凤凰因艳羡这湖光山色的美景,飞至此山落脚,给人们带来祥瑞,故此山得名凤栖山。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举行凤栖山庙会,唱几天大戏,附近百姓来此赶集交流,热闹非凡。庙会一过,人们便进入了秋天收获的时节,累累果实一一尽数进入农家的库房。现在的凤栖山,更是山间小道路路相连,山下阡陌条条相通,林中曲径通幽,竹海伴着茶花飘香,适宜于观光休憩,心灵归隐,更是诸家村人的一个好去处。诸家村人在这里世代繁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诸家村建村已有680多年,诸氏宗祠是最好的见证。翻开《中山诸氏宗谱》,清楚记载着:1333年间,诸氏老祖宗寿十公兄弟三人,究竟从何地迁居而来无从考证,只有“凤栖山湖畔”字样,老大寿十公定居现在的诸家——湖头诸家,老二定居竹园诸家,老三定居丁村诸家。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诸氏成了湖滨人家旺盛的家族。在《中山诸氏宗谱》中,有诸氏文官人名的记载,不见一个武官。诸家村的读书人,都有爱好书法的特点,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能挥笔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今全国书法家诸培弘先生,就是诸家村人。
  诸氏宗祠是诸家村的一张名片。诸氏宗祠建于400多年前。翻开《中山诸氏宗谱》,对诸氏宗祠只有建于明末清初的文字,何年何月没有完整的记载。据村里诸老先生介绍,诸氏宗祠当年是一次性规划,前后共有三进,分两期施工完成。第一进和第三进同时开工,第二进为二次开工。前后三进,粉墙青瓦,建筑面积638平方米,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宗祠的梁上饰有花鸟纹样,额头、门楣和雀替上均刻有彩绘花纹,其二层戏台的窗和栏杆饰有冰裂纹及夔纹式样。二进大梁和轩上饰有葵花纹,斗拱刻饰精美,其青石柱磉上均有雕刻花纹。二进与三进之间的厢房檐下的砖上饰有彩画。诸氏宗祠是村民们聚会、议事、祭祀、观戏的主要场所。
  一个宗祠,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见证着这个家族的荣耀。随着社会的变迁,诸氏宗祠曾历尽磨难,得以幸存。
        清咸丰年间,有一天,30多名太平军冲进了诸氏宗祠,威逼诸氏长老给他们寻找30位姑娘“陪乐”。诸氏长老佯装答应,走出祠堂反锁大门,随即召来几百号村民,扛着钉耙、鱼钗,铁锹与入祠士卒进行厮打。撕打中,一位太平军仓惶逃离,从军营调来大批士卒,进行报复。诸家村民老老小小跳入湖面芦草中避难,不巧,一场大台风引发的滔天巨浪,将水中村民推上河岸,百余村民被活活砍死,逃生者仅有三十余人。祠堂的二进也被太平军一把火烧为灰烬,直到80多年前才得以重新修建。
        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邻村张家的房屋被鬼子一夜烧光。时隔不久,日本鬼子进入诸氏宗祠,诸氏长老为保宗祠安宁,一边安排村民送水,一边发动百余村民手持铁钗奋力保护诸氏宗祠,日本鬼子见势不妙,又看到诸家村的地形对其不利,两面环水没有退路,所以休息片刻后离开了诸氏宗祠。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拆庙宇、毁祠堂盛行。诸多祠堂庙宇顷刻间不复存在。诸氏宗祠为何能完整保存呢?说来也巧,当时诸家村改名为曙光大队,诸氏宗祠便成了曙光大队的大队部所在地,宗祠南面墙体上画有巨幅毛主席画像,宗祠二进墙体和正中木板上写有毛主席语录,造反派不敢拆。现在墙上字迹依存,被专家称为“红色文物”。诸氏宗祠改做大队部后,得以延缓了被拆的时间,更是有一位在南京教书的诸家人,慨然向国务院写了一封人民来信,并得到了保护诸氏宗祠的批复。诸氏宗祠终于没有被拆掉。后又有人提出来要将诸氏宗祠改建为国家粮库,当时任大队书记的诸培顺坚决不同意,宁可“靠边”下台,也坚决不同意拆诸氏宗祠盖粮库,书记的主张得到了诸家村百姓的支持。可见诸氏宗祠的完整保留凝聚着诸家村民的责任与智慧,他们对数百年的文化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是诸氏宗祠能够幸存的有功之人。
        如今的诸氏宗祠屹立在石臼湖畔,仿佛在不断向人们讲述着岁月变迁的历史与诸氏家族的荣耀……






  
  • 追梦九五
  • 发表于:2018/1/9 18:58:59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诸家村历史悠久,村风整肃,民风淳朴,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俞祚兴老师以一支生花妙笔,写出了诸家村的风貌与历史,让人读罢心中生起一探佳妙的兴致!好!写的非常好!
  
  • 雨星
  • 发表于:2018/1/10 9:23:16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诸家是石臼湖头的一颗璀璨明珠。那里更是人才辈出的宝地哦。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