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凤栖山下孙家巷

  • 快乐宝贝
楼主回复
  • 阅读:6855
  • 回复:3
  • 发表于:2018/1/15 9:06:00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凤栖山下孙家巷

墨雨

  

 溧水西南边陲的石臼湖东面,与高淳的接壤处,有一座并不很高的山,但它却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凤栖山”。传说曾经有一只美丽的凤凰因为仰羡石臼湖的美景而落脚于此,而“凤栖”二字也就成了和凤镇这个名字的词源。

        清朝顺治年间,有一个被著名的桐城派散文家方苞所欣赏的诗人,他的名字叫武孔墙,他曾写了一首题为《登凤栖山》的诗,赞美了这里的竹影湖光,诗中用了凤凰曾经栖息在此山的洞穴中的典故,读来韵味无穷,让人想象凤栖山的美,欲一睹为快:

石湖南岸岭如拳,种竹周围不辨天。

一榻竹风兼竹韵,盈眸湖水共湖烟。

已传威凤来丹穴,应有潜龙濯紫渊。

竹影湖光辉映处,凭高诗思愈悠然。

        在这凤栖山的山麓,有一个美丽的古村落群,它的名字叫孙家巷。这孙家巷曾经是和凤镇政府的所在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镇政府迁到了双牌石。

        孙家巷有一个值得游览的所在叫“凤栖农民文化园”,那门楣上的字是我区著名的书法家诸培弘题写的。里面长长的游廊四通八达,随处安放着座椅,供游人憩息。一方清澈的池塘边,安放着一部古老的水车,如果你有兴致,可以跳上去踏上几脚,水车发出咿咿呀呀的音调,让你领略遥远时代的乡村韵味。

        在一间小屋里,陈列着村民们曾经使用过的古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成为一座小小的乡村生活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董”都已经被淘汰了,如今看到这些,你会闻到那久远年代的乡村生活的味道。

        这里有石臼,那种用来舂米或谷物使之成粉状或脱壳的石器,用石臼捣成的米粉做成的粑粑比用机器碾碎做的要好吃的多,只是比较耗时。有石夯,这是用来平整土地并使之坚实的石器。有石磨,那是用来磨豆腐或米粉的。石磨由碾盘、碾台、碾磙和碾架组成,碾盘中心设架轴,连着碾架,架中装有碾磙子,人用手推或用畜拉,通过碾磙子在碾盘上来回滚动的方式使米粒或者黄豆之类的东西粉碎。旁边有豆腐架,利用杠杆压力,将豆腐花中的水挤出,这是制作豆腐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些石器在乡村有很多,也不知使用了多少岁月。磨豆腐是非常艰苦的劳动,俗语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有铁耙,那是平整旱地或是粉碎泥块的。有村民们雨天劳作时穿的笠帽蓑衣,有九个齿的打草鞋工具,有耕田用的犁,犁上还插着锈迹斑斑的铁犁头,犁上还连着那架在牛脖子上的轭。有风车,它通过手摇风板把米中的糠扇出来。那古老的纺织机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组成,主要加工麻纱和蚕丝,这让人想起乡村蜗牛般前行的男耕女织的年代。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纺车,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还用它进行纺线比赛呢。花板床上刻有精致的图案,有吉祥、太平和求子等诸多含义。花板床曾经是农村富裕的象征,也曾经是一些女孩子谈婚论嫁的谈判条件,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它廉价得有点可笑,但如果把你置身于那物质贫乏的年代,那简直是一种奢侈!有筛子、簸箕——大的簸箕晾晒食物,小的簸箕是女子做女红时放针头线脑的。有使用的时代并不遥远的脱粒机,是现代脱粒机的雏形,它利用人力带动转轴转动,从而有效使谷物和秸秆脱离。有圆形的桅灯,方形的马灯和旧式的广播,有掼盆,有独轮木车,有瓦制的筷筒……几乎每一件“古董”都能激起我们探究在它们身上曾经发生的故事的好奇心。

        就像大树不能没有根一样,乡村也不能没有那段漫长历史的记忆,而这些乡村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告诉现在的村民,我们的先辈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蜗牛般爬行的岁月,正是这漫长岁月的探索、积淀和发展,我们才有了现代的乡村文明!

       村中矗立着一座清朝同治皇帝敕造的贞节坊,远看气势恢宏。用青色琉璃瓦铺就的牌坊庑殿顶下是“贞节坊”三个大字,上面有“圣旨”字样。近看在“贞节坊”两边还写有几行小字:“原建于清朝同治八年,一九九六年三月重建。”“黄氏生于清朝道光十五年三月初三,卒于同治八年三月廿五日巳时。”旁边不远处是黄氏婆婆的坟墓,坟墓前有一座铜鼎,鼎上镌刻着“黄氏婆婆仙灵”“源远流长”的字样。

       来贞节牌坊祭祀和朝拜的人可谓不分时节,络绎不绝,而且这些朝拜者不只是孙家巷的村人,安徽、浙江、镇江、常州、溧阳等地的人都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来到这里献上祭品、焚香、跪拜,在黄氏婆婆的坟上披红挂绿,燃放鞭炮,据说有求必应,十分灵验,由此可见这贞节牌坊的影响地域之广。

      那么这黄氏婆婆到底有怎样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原来这黄氏婆婆是船桥黄家黄起潮的女儿,成年后嫁给巷口村的张义生为妻。这张义生是一位很认真的私塾先生,常年在本村祠堂教书。咸丰八年,“长毛”经过村子抓壮丁,张义生因为耽于教书没有及时离开而被抓走,后来死于异乡。为了霸占张义生的财产,其兄张义和逼黄氏婆婆改嫁,要把她强卖到童村,黄氏婆婆宁死不从,她要终身守寡,把儿子张立言抚养成人。张黄两家的人为此打起了官司,而且官司越打越大。

      那时是“黑漆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一场官司打下来要搞得家破人亡。无钱的黄家眼看官司没有打赢的希望,于是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要想官司赢,必须要死人。”并让立言告诉婆婆。婆婆在听到儿子的转述后,于当天晚上自尽,年仅35岁。

      其后,婆婆娘家的官司大赢,张义和被发配,婆婆被安葬到自家的田地里。

      黄氏婆婆的义举被上级报到朝廷,同治皇帝敕封黄氏婆婆为贞节烈女,并建贞节牌坊一座。

      据说,当时建造的牌坊是木结构的,后来被大刀会焚毁,二十年前重建。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贞节牌坊是封建时代及其思想的产物,所谓的“贞节”是对妇女身心的桎梏和摧残。但是黄氏婆婆坚决反抗封建族权,维护自身权益,并以抚养和教育孩子为重的牺牲精神,在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值得褒扬的。而且,黄氏婆婆的事迹让我们相信这世上是有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这也许就是这座贞节牌坊的意义所在。

      离“贞节牌坊”不远处是一座庙,名曰“黉庙”。黉,指的是学校,黉庙就是当时黄氏婆婆的丈夫张义生教书的地方。在这黉庙里,黄氏婆婆成为一尊菩萨被供奉在里面。她那流光溢彩的塑像上面,写有“慈光普照”“惠泽八方”八个字。

     庙的大门两边是一副对联,写的是:

“有意烧香何须朝南海,诚心礼佛此处即灵山。”

     庙里供奉着弥勒佛和观世音等菩萨,在弥勒佛旁边,写有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些,与别的寺庙似乎差别不大。但如果你注意细节,就会发现,别处庙的大门是朝南开着的,而黉庙的大门是朝北开着的。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这黉庙和学堂是合为一体的,以前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是从石臼湖出发,然后转由秦淮河到金陵。石臼湖在黉庙的北面,学堂的门朝北,就是在等待那些学子再回到母校。黉庙在漫长的岁月里就这样一直在等待,有的学子离开了黉庙后再也没有回来。譬如让骆山人引以为自豪的杨培庵曾在黉庙读书,自从离开黉庙进京赶考后,由于为官尽忠于朝廷,沉溺于国家之事,就一直未再回母校……

      在孙家巷的塘下和杨家之间,有一座溧水区规模最大的古墓,这就是南宋嗣濮安懿王府郡马、殿前都指挥使(简称“殿帅”)、溧水高淳两县境内夏侯氏始祖的墓。

      所谓“郡马”,指的是郡主的丈夫。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说:“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但到底其宗室女为谁,现在无所查考,而王府乃南宋嗣濮安懿王府。

      郡马名叫夏震,字子富,约生于1170年,卒于1242年,享年72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夏震文武兼备,尤其是武功超群,才貌双全,因而能入赘濮安懿王府,并能够参与南宋朝廷的一些重大事件的研究决定。因他辅佐宋理宗登上皇位,有功,升任福建观察使。在宋理宗亲政后,年过花甲的夏震公已年过花甲,于是奏请致仕,择地隐居到今和风镇塘下村(当时的村名叫仙墟里塘东井)。因为塘东井北面的栗柴园、凤栖山等地当时人烟稀少,而且丛林茂密,灌木荆棘遍野,时常有虎狼出没,所以郡马殿帅定居塘东井后,在村寨四周用许多大块青石垒砌围墙,以抵御禽兽伤害人畜。至今塘下村中,还到处可见大块青石围墙遗址。

      殿帅夏震隐居塘东井后,正值元兵南下,南宋灭亡之时,由于年事已高,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一直低调做人,而且叮嘱子孙后代不要张扬自家的身世,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据《夏侯氏宗谱》记载,夏侯始祖元公因为“逐金有功”,加封平定侯,足见他是一名爱国将领。他的《墓志铭》中写道:公“仪冠巨卿”“定鼎匡王”“名震宋室河山”。

      夏侯家族的长老们说,解放前,每年正月十五,孙家巷周围七个村的夏侯氏子孙,都要到始祖墓上祭祀,要举着四块巨大的匾额牌子,分别写着“进士及第”“兵部尚书”“节度使”“平定侯”,其实,这四块牌子包含的荣誉并非只是夏震郡马的,而应当是整个夏侯氏家族的光荣史。

       夏侯氏始祖夏震之墓于2004年清明修复,他的后人分居在溧水高淳等地,已经有五千多人,可谓根深叶茂,后嗣繁盛。

      这座郡马殿帅的墓地很大,墓道前面砌着两个供烧纸钱的香炉,墓前有两个大石狮子蹲坐守护着,看上去很威武。巨大的墓碑上写着“宋郡马夏侯元公之墓”九个字,其“元公”就是始祖的意思。墓内打扫得很干净,苍松翠柏荫翳蔽日,似乎给夏氏家族以无限的荫庇。

      如今,为了表达对先祖的缅怀,很多地方的村民都在修复古墓,其实这并不是复古,也不是在炫耀家族史,而是表达村民发扬光大先人的优秀品德的情感,诸如爱国,关心民生疾苦,遵纪守法,开拓进取等等,这对提高村民的凝聚力,推动农村新文化建设,为新时代注入活力,应当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孙家巷有一个锣鼓唢呐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溧水、高淳等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锣鼓唢呐队便会敲锣打鼓,欢庆新年,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浓厚了“年味”。

      村里人家有了红白喜事,就请锣鼓唢呐队来敲敲打打,吹吹唱唱。一般来说,老人家做大寿时,唢呐队要提前一天到人家,晚餐时开始吹唢呐,吹吹打打热闹一夜。第二天中餐时,每上一道菜都要吹。如果是丧事,锣鼓队和唢呐队需同时上,出葬前一天晚上,两个队合在一起,边吹打边唱小戏。这时,两个队的成员都竭尽全力,全神贯注,配合得很默契,观看的村人特别多,场面非常热闹。

     锣鼓唢呐队的主要乐器有锣、鼓、小喇叭,以打击乐和打击声响为主。

     孙家巷的锣鼓唢呐队经常参加区级文艺演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一般而言,只有节日、老人做寿或丧葬的时候才请锣鼓唢呐队,村民结婚不用。

      唐朝诗人李峤有诗曰:“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传说中有凤凰落脚的地方其本身就是一种祥瑞。《论语》中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孙家巷濒临石臼湖,背倚凤栖山,应是仁者和智者荟萃之地。这里,文化古迹遍地,民俗民风淳朴,她默默滋养了英才无数。美籍华人著名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沈向阳,天体物理学家魏建彦,斯威特集团总裁严晓群,南京一德集团总裁陈军等均从孙家巷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

  
  • 追梦九五
  • 发表于:2018/1/15 16:00:56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乡土气息浓厚,乡村生活情景随着各种农具的介绍,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似乎跃然纸上。贞节牌坊的描写,让人在历史的沉重里生起许多感慨!夏侯家族,过去了的是历史,今天的后裔正在书写历史。走进孙家村,读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 红山家庭农场,夏红云
  • 发表于:2018/1/15 22:28:24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作者谁?
  
  • 雨星
  • 发表于:2018/1/16 8:07:34
  • 来自:江苏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陈春生老师写得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