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海尘新生石山下

  • 快乐宝贝
楼主回复
  • 阅读:2469
  • 回复:1
  • 发表于:2018/1/18 13:57:53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溧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海尘新生石山下

墨雨


       南京市溧水区的东南边陲,是一片秀色可餐的丘陵地带。初夏时节,开车行驶在山中那宽阔而洁净的柏油路上,四面的群山是一片的葱茏,偶见明镜似的池沼湖泊点缀于其间,让人感受到的是宁静、舒适和惬意。这片诗意的山陵中,坐落着一个风味独特的村庄,它的名字叫石山下。
       石山下,它因村子南面的石山而命名。远眺那石山,它并不是我们顾名思义中的乱石嶙峋,而是树林荫翳,偶见成群的白鹭翩然掠过,有时栖息在树梢,像绽开的一朵朵洁白的花。村子里有一座桥叫洪山桥,桥头矗立着一块石碑,碑文说,这村子原先叫做洪山村,南宋理宗年间,刘氏卜居于此,改名为“石山下”。石山下自然村始于1245年,至今已经走过了漫长的768年的沧桑历史,
       走进村子,时见一座玲珑别致的小木桥,潺潺的流水从木桥下流过,激起一朵朵浪花。静听流水的声音,它宛如一首温婉悠长的民间小调。走在村子里那蜿蜒静谧的青石板路上,有着别样的舒适感,似乎在穿越曾经的似水年华,回归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村,让灵魂在静穆的时光中得以休憩。粉墙黛瓦的小屋参差不齐,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它们掩映于一片绿树丛中。石山下有村民以前是专门培植、经营苗木的,所以村子里花木的品种特别多。漫步于村子里,淡雅的农家风味向你迎面扑来。譬如村里的人们还沿袭着“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传统,有的人家屋子旁边种上一畦豇豆,豇豆藤蔓爬满了竹架;有的人家在屋子旁辟有一块菜园,用矮小的木栅栏圈住,里面种植着空心菜、西红柿、胡椒和茄子之类,绿意油油的。黄瓜的藤叶已经爬满了架子,密集的鹅黄色的花儿镶嵌于其中。乡村的五月间,正是石榴开花的时节,这些石榴花像小灯笼一样点缀于枝头,明艳照眼。村子里有几块大小不一的池塘,池塘里的菱角蔓儿铺满了水面,开着星星一样皎洁的花儿。在你不经意的地方会忽然出现一方小池,小池里的睡莲开着红艳艳的花,它们睡在清水制作的床上,看上去清纯而安详。
       漫步村中,你时而会看到一两只狗儿卧在碧绿而柔软的草坪上,看到游人并不狂吠,也不站起,它们在这悠闲的地方、悠闲的时间里独自享受着它们的闲静。在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的小溪边,在乡村常见的那种埠头上,你会看到有几只麻鸭或是白鹅,它们或埋头梳理着羽毛,或“嘎嘎”地吟唱着它们的田园曲,悠闲而自得。在墙根下面,在朝阳的门口,会有一位老人,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人,他翘着二郎腿坐在一张矮小的竹椅上,在仰头望天,似乎在看云起云飞,他的身旁有一把黄色的雨伞,那是上个世纪的村民经常撑的伞啊,时光在这里穿越。一群女人,在村口河边那用木板和木桩搭建的埠头上忙碌着,有的在淘米洗菜,有的在浣洗衣裳……她们的笑声,弥散在清新的空气中。
       村子前面的小河边,有紧邻的两座建筑值得一游。
       一座是“小村书屋”,它是南京金陵图书馆建立的“乡村阅读推广基地”。里面书架上的书可谓琳琅满目,不仅有覆盖文学、历史、艺术等内容的经典书籍,还有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栽培、养殖和指导村民创业等方面的书刊。为了给村子里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加广阔天地的窗口,促进“书香童年”阅读关爱活动的开展,这书屋还特别为他们提供了几百册儿童书刊。不管是游人还是村民,阅读于书屋里,沐浴于书海中,熏染于书香里,都会有一种心归田园的感觉。
       一座是晶桥刘氏宗祠,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朝,距今近四百年的历史,是三进三出的徽派建筑,文革期间一些有价值的雕塑不幸被损毁。由于刘氏家族积极保护维修,该祠堂至今能保持原貌,2006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门上贴有一副对联:“学高帝艰苦创业,教子孙勤俭持家。”楹联中的“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现在石山下村民中的刘姓,据称是与刘备同宗的中山王的后裔,那也就意味着是刘邦的后代。七百多年前(1280)的一天,他们的祖先举家搬迁到这里,在这片曾经是荒烟蔓草的土地上生活繁衍。门楹上有一块匾额,道是“中山刘氏”,“中山”指的是中山王。刘氏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这些都记载在《刘氏宗谱》中。据刘氏的后人介绍,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兵燹中,在“十年浩劫”中,刘氏族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保存了十三卷家谱。走进祠堂,柱子、房梁、石雕都非常精美,墙上新挂上的红灯笼,洋溢着喜气。
       如果你在一个节假日来到石山下,而又想多呆几天,静下心来感受朝晖日暮,感受云淡风轻,感受时光荏苒,感受慢生活的惬意,那么村子里有一个极好的住处,那就是“未见山”,“未见山”取的是“心是一座未见的山”的诗意。乍一看,这里与普通的民居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要老旧些,完全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屋。门口几株树,一方草坪,一堵用尺寸不一的砖石垒砌起来的矮矮的照壁。两扇紫红色的木门,上面一副对联:“日烘杨柳翠欲流,雨洗杏花浓如许。”进入屋子,扑入眼帘的那堵后檐墙可谓惨不忍睹,其大半已经坍塌,只留下下半截和后门,墙体里面的泥土碎石裸露在外,用钢柱固定在那儿。正室的中央有一座石臼,里面装满了稻谷,石臼上贴着一个红红的“豐”字。内室里放着一张风簸——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用来去掉米里的糠和杂质的工具。前檐墙的墙角处有一座土灶,里外两口锅。出了未见山的后门,可谓别有洞天,那乡居民宿让人眼前一亮。古朴的村居、干净的院落、创意的摆设、满架的书籍,现代的设备……还有那颇具诗意的名字,譬如“起初”“后来”等等,中国著名的话剧和电影演员、溧水人濮存昕曾经就住宿在这“未见山”酒店的“起初”小屋里。这里就如同期待已久的乡野,镌刻下了时光悠长的旅程。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叫回归——回归到自然,回归到原生态,回归到你自己不曾见过的那座山!“未见山”的建设遵循了生态建筑原则,在不改变原有民居格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旧屋舍的材质及砌筑方式,并利用几栋古老民居中间的庭院串联起酒店内的大堂吧、全日餐厅、咖啡吧、茶室等,同时以杂墙作为主要的景观标志,营造出乡村艺文空间群落的感觉,让人以自我的方式,游弋在自我的天地,享受生命的悠闲。
      在石山下村,我的一位老朋友在“毛毛雨农家乐”热情款待了我。
       这“毛毛雨农家乐”是一间小木屋,它的左边紧邻着一间米糕店,从店门口的招牌上可知,店里做的米糕有桂花馅的和芝麻馅的;它的右边紧邻着“桂花人家”。
       说起桂花人家,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门口的两棵桂花树,前两年有园林部门的专家来鉴定,它们的树龄有五百多年。村里的老人说,这两棵桂花树是祖先随着村里的戏班子到湖南唱戏时带回来栽的。每年秋天,这两棵桂花树都会开两次花,开花时,满树金黄,整个村子都能闻到浓浓的香味。
       现在这两株桂花树,乍一看,那庞大的树冠青枝绿叶,密密匝匝,充满了勃勃生机。可当你走近细看,你内心会很震惊:一则它们的枝干粗壮而沧桑,不仅能合抱,而且树皮皲裂得疙疙瘩瘩的,还在悠长的岁月里被雨水侵蚀了一个大窟窿,这让人不得不唏嘘时光的悠长。
       桂花树的旁边有一柄硕大的遮阳伞,伞下几张藤椅拱着一张圆桌,那圆桌是一块硕大的石磨。如果三五知己坐在那里打牌或是饮酒什么的,那真的是再惬意不过的事儿,太阳晒不着,雨水淋不着,悠闲而自得。村子里的石磨随处可见,很多用来当作桌面,而支撑这桌面的常常是几个小型石磨的叠加。
        晚饭时间到了,毛毛雨的主人摆上餐桌的那些碗碟让我看了心里暖暖的,它们很精致,是青花瓷质地的。那纯蓝的图案让我想起上世纪乡村女人们所穿的海潮蓝的衣裙,想起芦苇荡里茶馆里阿庆嫂的行头和那些茶碗的色彩,想起周杰伦唱的那首《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菜上来了,看上去并不奢侈,但我觉得很丰盛,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大多是店主人刚从自家的地里摘来的:豇豆、油渣炒青菜、空心菜,还有从土灶的锅里铲起的锅巴。
       品尝着村民自己酿造的酒,那酒里还带着山芋干的味道;咀嚼着农家那纯绿色的菜肴,那菜里还带着乡土的味道;我的心早已醉了……
      出了毛毛雨,走在石山下那幽静的小路上,黄晕的灯光从人家的门窗里透射出来,偶然还能听到一两声狗的吠叫,间或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我的心变得软软的。我忽然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天上谣》里的诗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这句诗说,时光匆匆如骏马飞奔,这石山下正悄然发生着沧桑变化。我想,用“海尘新生石山下”这句诗来形容眼中的石山下不正暗合其意蕴吗?只是不管时光多么匆匆,也不管沧海如何变成桑田,我们的灵魂总得要有家园可以安栖,一颗心总得要有自然可以回归。

 


  
  • 雨星
  • 发表于:2018/1/19 8:14:39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